把法數當作世間數來解讀是怎樣造成的?
【問】:把法數當作世間數來解讀是怎樣造成的?
【答】:在我們以前的修法模式中,往往都是把經典中的法數當作世間數來解讀的。比如《無量壽經》中的【世間自在王如來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於是我們就認為,那個時候大概人的壽命能到四十二劫。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這裡要知道『經』和『論』的差別。
總體上説,『論』是顯說,是解釋性和論述性的,一定要讓人明白。我們漢地的『論』與印度的『論』又有差別,漢地的『論』是顯說型的,很顯白。印度的『論』不同,比方說《俱舍論》、《瑜伽師地論》,需要通過文字看到世親菩薩、無著菩薩的思惟方法,才能明白他們要說的東西,甚至裡面還有密法演說,比漢地的『論』要更難一些。
『經』的語言都是密法言說,不光佛經是這樣,其他宗教經典也是這樣的,因為它強調的是從生命本體來建立的。越是後期形成的經典,密法言說的意義越深刻。早期的經典,比如在阿含經和上座部經典中,法數和密法言說也是有的,但還沒有形成理論體系。到大乘佛教、秘密佛教時期,法數和密法言說形成了一種規模、一種理論和演說模式。
因此,我們不能按照世間人的理解、去解讀這些數字。
過去人因為沒有認識到『經』的解讀方法,才常把法數當作世間數來解讀。
所以當看到【世間自在王如來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時,要知道,就算是世間時間再過十劫、二十劫,那個時候我們成就無上正覺再來集結《無量壽經》時,也還是要講【世間自在王如來在世教授四十二劫】,絕對不能講『在世教授五十二劫』、『在世教授五十七劫』,不可能的。『四十二』是法數,我們在《覺悟華嚴經·二十八講》的法數解讀部分介紹過,這裡就不做贅述了。
【問】:密法解讀與深入經藏是怎樣的關係?是否需要先去學習《瑜伽師地論》,因為『論』相對『經』比較好理解,比如您提到的『七種作意』到底是什麼,然後才能在解經的時候,針對文字言說捕捉到對應的是哪種作意,次第是怎樣的?
【答】:您這個問題就如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其實文殊師利菩薩講三皈依的時候,已經把行法告訴我們了。
《瑜伽師地論》是在公元四五百年才集結的,是從理論上來總結修行者以七種作意就可以成就的,之前的修行者雖然不是按這種理論型的方法,但是能做到也是一樣。所以,文殊師利菩薩講到三皈依的時候,其中就有【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像我們剛才講到關於密法解讀、法數的問題,實際上當深入經藏到一定程度,這些隱蔽的東西自然會顯現出來。
【深入經藏】並不是【閱讀經藏】的意思,閱讀經典文字而沒有相應的思惟和對照,沒有自我思想的重建,這種就不是文殊菩薩的意思。【文殊菩薩】這個名字本身就代表自我反思、自我覺悟的生起,以這樣的方式【深入經藏】才會【智慧如海】。如果有人告訴您只是去閱讀,不要去反思對照,不要去思惟重建,甚至不要深入經藏,那就不是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