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只講明心見性,不講修行次第,華嚴經五十三個位次的行法對其無用嗎?
【問】:有這樣一種說法,禪宗只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不講修行次第。照這樣的話,華嚴五十三個位次的行法,對禪宗也就不管用了,是嗎?
【答】:這是一個好問題,很大的問題。這個問題牽扯到佛教史和中國禪宗的思想演變。簡單來說,佛教原本的禪法,並不是我們目前漢地佛教這樣,原本的禪法是以智慧為核心,達摩祖師所傳的禪宗根本經典是《楞伽經》。但禪宗真正在中國發揚光大是在六祖之後,因為六祖是在《金剛經》上開悟,這部《金剛經》後來即成為禪宗的核心經典,現在的禪宗是以六祖大師的思路來修行的。
從佛教行法理論可以看出,目前禪宗行法的核心是指向無生忍,到見性位,證諸法空得一切智,得生命解脫。這在華嚴行法理論中是指向第七住位。證諸法空得無生忍的行法核心是否定一切法,以否定的方式生起行法實踐。比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等等。
很多人——不但是禪宗的修行人,因為不瞭解整體的佛教行法理論和行法次第,只停留在否定一切法階段,實際上不能到無生法忍。證諸法空得無生忍,可以獲得生命解脫,但是要證諸法不空得無生法忍,才能到無上正覺。
要想證得無生法忍,必須在證無生忍的基礎上,在否定一切法的基礎上,生起對一切法的如實知和如實體驗,要能肯定一切法的存在。『肯定』是指要有生命活動與生命體驗的參與。生命解脫與無上正覺不能遠離一切法,不能息滅生命活動的參與。有生命活動的參與,才有無生法忍,才有十方諸佛世界。
即便是在證諸法空的行法階段,很多修行者因為不瞭解什麼是否定一切法的行法實踐而進入到無想定、斷滅見,這實際上已經不是佛教行法,而是凡夫外道法。還有人甚至喝佛罵祖,形成狂慧,這就已經不是佛教了。
所謂『否定一切法』,並非否定一切法的存在現相,而是『止息』一切法帶來的束縛和影響,不能息滅身心覺受來證諸法空得無生忍,因此即便很多人在修諸法空,但並不能證生命解脫。
以否定一切法的方式來止息一切法的束縛和影響,最終證諸法空得無生忍,這個階段的行法是見性位之前的行法,『見性』是體驗一切法的普遍存在,因此不需要次第。
華嚴經五十三階段的修行,不是停留在否定一切法的階段,而是超越這個階段,到達認識一切法階段,也就是肯定一切法的階段,需要證一切法不空,證一切法不空才是獲得無上正覺。
在華嚴行法理論中,首先是證諸法空得無生忍,到見性位,然後繼續認識一切法,證一切法不空得無生法忍。
雖然有不少禪宗大德也稱可以到達無生法忍,但從華嚴行法理論來看,到達無生法忍必須要能肯定一切法,要能說明如何是『何其自性,能生萬法』,要能說明具體怎樣生起萬法,萬法在哪裡生起、怎樣生起,怎樣如實知、如實體驗,什麼是如實知和如實體驗的標準等等,不能憑一句話就能生萬法。
在華嚴行法理論中,確切證得無生法忍最低要到第八不動地,而不是初住位、三賢位乃至初地位。
另外,從總的佛教發展歷史來看,乃至從一切宗教的思想發展來看,都經歷了兩個階段,一個是認識一切法本體的階段,這個階段就是要空一切法,否定一切法,在佛教來說,就是見性階段。而另一個階段就是要認識本體所生的一切法階段,這個階段需要肯定一切法,就是見性之後的智慧應用階段,這就是《華嚴經》的五十三位行法。
關於『見性成佛』的說法,從華嚴行法理論能看出,從初發心到如來地,要有三個階段證得與佛等同,可以在這三個位次稱作成佛:
第一、在華嚴行法第七住位,證諸法空得無生忍,得一切智與佛等同。
第二、在華嚴行法第八地位,證諸法不空得無生法忍,得道種智與諸佛等同。
第三、到如來種性滅盡定行法,得一切智智與諸佛等同。
所以準確來說,大部分的禪宗修行者所說的見性成佛,只是證諸法空得無生忍,與諸佛等同,與如來地還有很遠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