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講
相 關:入法界品·五十三參之五地位至七地位 關鍵字:世間語言與根本智語言、寂靜音海夜神主第五地位禪定波羅蜜、往昔成就本事即起心動念處的行法模式、第五地位從華藏世界海生起、守護一切城夜神現種種身、普賢菩薩的不同呈現、第六地位即普賢菩薩眷屬之力所生起、遠行地是有功用行的邊際、第七地位到達娑婆世界、開敷一切樹華夜神的往昔成就本事
上一次介紹到第四地位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演說往昔自成就本事。五十三參到達十地位以後,經文越來越廣大,善知識的往昔自成就演說越來越詳細,意味著對行法實踐和生命體驗的如實知越來越微細準確。
簡單來說,十地位行法即是在當下的所有生命體驗中,善知識演說往昔成就本事,即是以智慧力如實知生命中的一切法,演說的過程即是般若智慧呈現的過程,演說模式即是依於根本智語言的密法言說。
人類的世間語言是基於文字、名相、言說、思惟、邏輯等知識、經驗和體驗建立的,而根本智語言是基於生命體驗本身建立的,生命體驗本身離言說相、離文字相;成就者為廣度眾生而將生命體驗以世間語言的形式演說出來成為經典,此即密法言說。修行者將密法言說轉變到自己的行法實踐,獲得相應的生命體驗,才能到達成就者的成就地,因此,修行者必須首先明瞭經典的密法言說如何解讀,然後才能真正建立起佛教行法,特別是大乘佛教的行法。
事實上,整部《華嚴經》都是以密法言說的形式演說,是在講述無上正覺成就者的生命體驗。
普救眾生妙德夜神得『菩薩普現一切世間調伏眾生解脫門』,『普現一切世間』是從梵行清淨、智慧成就的角度說;『調伏眾生』是從生起行法實踐、行法體驗的智慧呈現的角度說。
接下來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推薦善財童子參訪第五地位善知識寂靜音海主夜神,經文是這樣:
【善男子!去此不遠,有主夜神,名寂靜音海,坐摩尼光幢莊嚴蓮華座,百萬阿僧祇主夜神前後圍繞。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第五地位難勝地是十地位精進修階段中的第二位行法,是十波羅蜜中的第五位禪定波羅蜜行法,是指以智慧力證得一心清淨無所住、行法精進無所住,與第五住位解脫長者、第五行位法寶髻長者、第五迴向位婆須蜜多女、第五等覺位賢勝優婆夷對齊。善知識名『寂靜音海』在四十華嚴中譯作『具足功德寂靜音海』,其住處為『去此不遠菩提場中』。
『難勝』非是指世間法中的頑固執著,亦非止息諸法因緣、止息對一切法的觀察思惟、分別判斷而入無想定、斷滅見;而是指以智慧增勝、行法精進入一切法中,無有窮盡、無有邊際,於道種智行法中住無所住。因為無有窮盡、無有邊際而得難勝地,與佛教中的『金剛』大意相同。『金剛』是從根本智的、本體的角度說,『難勝』是從差別智的、應用的角度說。難勝地之後即第六地現前地,到達般若波羅蜜行法階段,逐漸超越差別智的行法,形成能自覺主動生起的行法實踐總持力。
善知識名『寂靜音海』中的『寂靜』和『難勝』的意義相應。
善財童子初見第五地位善知識時,經文中並未提及善知識坐師子座,但在第四地位末後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的說法中已經表明,寂靜音海主夜神『坐摩尼光幢莊嚴蓮華座』,在四十華嚴中譯為『坐星宿光幢摩尼王莊嚴寶蓮華藏師子之座』。
善財童子成就第四地位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所教,『了知信解,自在安住』,往詣寂靜音海主夜神所,詢問『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接下來經文是這樣:
【時,彼夜神告善財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依善知識求菩薩行。善男子!我得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門。善財言:大聖!此解脫門為何事業?行何境界?起何方便?作何觀察?
夜神言:善男子!我發起清淨平等樂欲心,我發起離一切世間塵垢清淨堅固莊嚴不可壞樂欲心……
發是心已,復為說法,令其漸至一切智地。所謂:若見眾生樂著所住宮殿、屋宅,我為說法,令其了達諸法自性,離諸執著;若見眾生戀著父母、兄弟、姊妹,我為說法,令其得預諸佛菩薩清淨眾會……
善男子!我以此等無量法施攝諸眾生,種種方便教化調伏,令離惡道,受人天樂,脫三界縛,住一切智;我時便得廣大歡喜法光明海,其心怡暢,安隱適悅。】
善知識代表根本智在這一位次的行法中所帶來的總體生命體驗,善財童子代表『自我』因素的覺悟力量。善財童子以『此解脫門為何事業』等四個問題喚起善知識演說,即是以自覺悟力對生命中的一切法生起關注,根本智總持力即以此關注為緣而轉入到差別智的生命體驗。善知識演說的過程即是差別智體驗呈現的過程,一方面代表修行者的自我對話與反思,另一方面代表『自我』因素對根本智一切法生起如實知與如實體驗。
之後是寂靜音海主夜神圍繞善財童子的四個問題生起演說。
首先,從『我發起清淨平等樂欲心』到『我發起令一切眾生修行正行無厄難心』,一共有二十種,是從行法力量生起的角度說,以此回答善財童子的第一個問題『此解脫門為何事業』,對應四位行法中的十住位。『我』是生命中自覺本有的力量,有情生命中的『自我』因素即從此發起。第五地位善知識發起二十種心,意味著寂靜音海主夜神依此發心生起禪定波羅蜜行法,發起生命活動和生命體驗。
其次,『發是心已,復為說法,令其漸至一切智地』是禪定行法生起後的具體內容,是從第五地位差別智行法的角度說,以此回答善財童子的第二、第三个問題『行何境界、起何方便』,對應四位行法中的十行位。『一切智地』不是指總相,而是指針對不同眾生,說法各別,各個差別皆令能至一切智地。八十華嚴和四十華嚴分別演說了三十七種、四十二種為不同眾生說的各別法,皆可『令其漸至一切智地』。『三十七』和『四十二』皆是法數,代表在無量行法實踐中的具體行法體驗模式。
說到底,一切有情生命中的貪、瞋、癡、慢等諸法皆依生命中的『自我』因素生起,此一切法及『自我』因素皆是生命本有,自性所生,一切眾生不需要學習和訓練,此一切法即自覺生起,種種束縛和影響即自現前。『我為說法』代表以自覺悟力對此一切法生起關注和反思,生起分別、選擇和判斷乃至行法實踐,以對此一切法的如實知,令其成為到達『一切智地』的力量,或者說以對此一切法的如實知,令在此一切法中獲得『一切智地』的生命體驗。
『我為說法』意味著『自我』因素的自覺主動參與,即生命活動與生命體驗的自覺主動參與。十地位行法不在凡夫地的一切法之外,當以梵行清淨和道種智行法入一切法時,此一切法即無上正覺的發起處與成就處。在《大寶積經·善德天子會》中,世尊問文殊菩薩『佛境界當於何求?』文殊菩薩如此回答:『於一切眾生煩惱中求』、『煩惱本性是佛界本性……以煩惱性即佛界性故,說如來住平等性。』
寂靜音海主夜神以二十種發心等無量法施攝眾生,以諸方便教化調伏,『令離惡道』乃至『住一切智』,而自成就『廣大歡喜法光明海』。
接著,寂靜音海夜神演說觀察一切菩薩道場眾會,以此回答善財童子的第四個問題『作何觀察』,對應四位行法中的十迴向位、十地位,經文是這樣:
【復次,善男子!我常觀察一切菩薩道場眾會,修種種願行,現種種淨身,有種種常光,放種種光明;以種種方便,入一切智門,入種種三昧,現種種神變,出種種音聲海,具種種莊嚴身……入如來種種方便,觀如來種種法海,入種種智慧海,坐種種莊嚴座。
善男子!我觀察此道場眾會,知佛神力無量無邊,生大歡喜……善男子!我入此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光明海。】
『觀察』是第五地位禪定波羅蜜的具體呈現,即般若智慧的具體應用,代表對一切法生起如實知,以如實知生起行法實踐和行法體驗,獲得十一種大歡喜和三十二種廣大解脫。『觀察一切菩薩道場眾會』是指於遍一切處的一切法中生起對一切法的覺知觀察和思惟體驗。
『常觀察』的『常』有兩方面含義:
第一,從根本智的角度說,『常』代表本然存在和普遍存在,無有窮盡,無有邊際,不需作意即可『時刻保持』。比如,眾生對一切法總體的覺知觀察和體驗即出於根本智,是生命本具的能力,這種總體的覺知觀察體驗無需作意、不依好惡即可『時刻保持』,不被止息,不被增益或減損。根本智所生一切法即如來地一切法,即一切法的本然存在和普遍存在,不需個體知識、經驗和體驗的參與,此即如來地一切法『非生非滅、非染非淨』之意,亦即『父母未生之前眾生之本來面目』。生滅、染淨、增益、減損等二元分別皆在差別智中。有生命活動和體驗的參與,有分別、選擇和判斷,才有生滅、染淨、增益、減損等種種差別。
第二,從差別智的角度說,『常』是指經常、一貫、穩定,代表依於個體知識、經驗和體驗的習慣性的、重複性的身心作為,需要生命活動和生命體驗的參與,需要分別、選擇和判斷,可以被止息,亦可以被增益或減損。差別智中的『常』非指『時刻保持』,非指對任何一法皆要生起固定不變的關注和思惟,而是指當某一法需要關注時,或此一法帶來束縛和影響時,會自覺主動生起對這一法的關注,關注的模式是總體性的、習慣性的,可靠而穩定。比如修行者在道種智行法中不斷重複和訓練,形成行法實踐的總持力,到達入滅盡定行法階段,針對不同類型的一切法形成不同的穩定的應對模式,無需作意思惟即可自覺生起應對,此即是『常』。
寂靜音海主夜神所言『常觀察』具備這兩方面的屬性:依根本智的力量生起,並能在差別智行法中自覺呈現。
除了『觀察菩薩道場眾會,知佛神力無量無邊』之外,此處還有『觀毘盧遮那如來,念念現不可思議清淨色身』、『觀如來於念念中,放大光明充滿法界』乃至『觀如來一一毛孔,念念出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天王身雲,及以天王自在神變,充遍一切十方法界,應以天王身而得度者,即現其前而為說法……』等,以種種觀察而『入此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光明海』。
寂靜音海主夜神的演說是從觀察根本智總持力如何普遍呈現於菩薩道場眾會,一直到『觀察如來一一毛孔中』出現廣大八部天眾等眾生差別,逐步拓展和延伸,闡明了如何從根本智到達無量差別智。
前一段經文表明依『二十種發心』以及『三十七種隨類說法』,『得廣大歡喜法光明海』,如實發起一切智慧,發起一切覺知觀察和思惟體驗;此處則表明依對一切法的種種觀察,『入此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光明海』,如實體驗一切法,於一切法中得自在解脫,是以行法實踐和行法體驗對『得廣大歡喜法光明海』的增勝和拓展。
隨後寂靜音海夜神繼續演說『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光明海』的『三十二種』解脫義以及『云何修行,得此解脫』等等,皆是回答善財童子提出的四個問題,隨文可知,此處不作銷文。
根本智的具體表現即住行向地四位行法。十地位以後,金剛種性智慧在身心覺知的一切法中呈現,此即無上正覺生命體驗,亦即根本智以四智法、四位行法的模式生起一切法;當到達等妙覺位普賢菩薩法界時,普賢菩薩以四智十方的模式演說更加廣大的一切世界一切法,即是到達菩提場會《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因此總體來說,十地位善財童子的種種問題以及善知識的種種演說,皆代表根本智如何生起差別智,皆最終指向等妙覺位普賢菩薩法界,指向菩提場會。寂靜音海主夜神的演說即是令十地位行法逐漸靠近如來座前普賢菩薩法界。
接下來是善財童子詢問寂靜音海夜神往昔成就本事,經文是這樣:
【善財童子言:聖者!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其已久如?夜神言:善男子!此華藏莊嚴世界海東,過十世界海,有世界海,名一切淨光寶;此世界海中,有世界種,名一切如來願光明音;中有世界,名清淨光金莊嚴,一切香金剛摩尼王為體,形如樓閣,眾妙寶雲以為其際,住於一切寶瓔珞海,妙宮殿雲而覆其上,淨穢相雜。此世界中,乃往古世,有劫名普光幢,國名普滿妙藏,道場名一切寶藏妙月光明,有佛名不退轉法界音,於此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於爾時,作菩提樹神,名具足福德燈光明幢,守護道場;我見彼佛成等正覺、示現神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於此時,獲得三昧,名普照如來功德海……
善男子!清淨光金莊嚴世界普光明幢劫中,有如是等佛剎微塵數如來出興於世。我於彼時,或為天王,或為龍王,或為夜叉王,或為乾闥婆王,或為阿修羅王,或為迦樓羅王,或為緊那羅王,或為摩睺羅伽王,或為人王,或為梵王,或為天身,或為人身,或為男子身,或為女人身,或為童男身,或為童女身,悉以種種諸供養具,供養於彼一切如來,亦聞其佛所說諸法。
從此命終,還即於此世界中生,經佛剎微塵數劫修菩薩行;然後命終,生此華藏莊嚴世界海娑婆世界,值迦羅鳩孫馱如來,承事供養,得三昧,名離一切塵垢光明。次值拘那含牟尼如來,承事供養,得三昧,名普現一切諸剎海。次值迦葉如來,承事供養,得三昧,名演一切眾生言音海。次值毘盧遮那如來,於此道場成正等覺,念念示現大神通力;我時得見,即獲此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
善知識往昔成就本事是以密法言說的形式建立,即以根本智語言的形式建立,是從生命體驗中生起,演說模式和內容逐漸靠近菩提場會《毘盧遮那品》。『往昔成就本事』並非歷史故事,而是指起心動念處的行法模式。換句話說,菩提場會《毘盧遮那品》中大威光童子成就無上正覺的過程,即如來地無上正覺生命體驗生起的過程。無上正覺生命體驗是隨行法實踐不斷升進逐漸建立起來的,每一次行法升進皆指向無上正覺,指向菩提場會。
此處是以『華藏莊嚴世界海』為往昔成就本事的生起處,表明行法實踐乃至行法體驗到達普賢菩薩法界,超越以往所有行法。此亦契合十地位在摩竭提國菩提場、迦毘羅大城等處生起,以及到達世尊的故鄉、無上正覺成就處等說法,表明華嚴行法是從菩提場會生起,經歷四位行法,最終亦逐漸回到菩提場會。
寂靜音海主夜神演說往昔成就本事分作兩部分:
第一,從第五地位禪定波羅蜜智慧總持力的角度,演說於華藏莊嚴世界海東清淨光金莊嚴世界普光幢劫中,以菩提樹神、夜神以及八部天眾等種種世間身,『供養於彼一切如來,亦聞其佛所說諸法』等成就本事,其往昔所處世界、所歷時劫、道場、所遇諸佛如來、所得三昧等等,皆與根本智相關,與智慧成就相關。比如,道場名『一切寶藏妙月光明』;佛名『不退轉法界音』;如來名『法樹威德山』、『一切法海音聲王』、『智力山王』;我於彼時所得三昧名『普照如來功德海』、『生長一切善法地』、『普照三世眾生諸根行』等,意味著十地位逐漸靠近根本智行法,靠近華藏世界,即靠近如來座前普賢菩薩法界。
第二,從第五地位禪定波羅蜜智慧應用、生命體驗的角度,演說於『清淨光金莊嚴世界』命終之後,經無量劫修菩薩行,生此華藏世界海娑婆世界中,值遇諸佛,承事供養,獲『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等成就本事。以得解脫故,能入一切法界安立海,見毘盧遮那如來坐一切道場;能見自身於一切如來所,聽聞妙法,受持思惟一切文義;能『普入一切清淨法藏、普遊一切甚深法海、普知三世諸廣大義、普達諸佛無差別法』,能於念念中,悉知無量如來往昔所成就的無量法。
第一部分的智慧總持力是在『清淨光金莊嚴』世界的『普光幢』劫中建立,此世界位於『華藏莊嚴世界海東過十世界海』中,靠近華藏世界海,但並非入此世界海;第二部分的智慧應用、生命體驗則是在『華藏莊嚴世界海娑婆世界』中建立,行法實踐和生命體驗已到達華藏世界海中。換句話說,有如實見、如實知一切法,而沒有具體的智慧應用和生命體驗,並不能到達實際的華藏世界;華藏世界不在別處,而在當下娑婆世界的一切法中。十地位行法到達娑婆世界身心覺知的一切法,此即到達華藏世界,亦即到達普賢菩薩法界十方諸佛無上正覺成就處。
『命終』在民間信仰中是指色身壞滅,在佛教中則是指種性改變,指行法實踐、生命體驗模式的轉變。
寂靜音海夜神往昔成就本事包含了三賢位的所有行法成就,比如往昔曾為八部天眾等眾生身,即包含了三賢位中的出生一切眾生身、示現眾生同類身,以及隨眾生類而為說法等成就;受持思惟一切文義、普入一切清淨法藏乃至普達一切諸佛無差別法等等,亦包含在三賢位中的明瞭一切眾生語言、受持諸佛一切說法、自在往詣諸佛世界等成就中,向已說明,不再贅述。
接下來是寂靜音海主夜神向善財童子推薦參訪第六地位善知識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主夜神,經文是這樣:
【善男子!此菩提場如來會中,有主夜神,名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第六地位現前地是十地位精進修階段中的第三位行法,是十波羅蜜中的第六位般若波羅蜜行法,與第六住位海幢比丘、第六行位普眼長者、第六迴向位鞞瑟胝羅居士、第六等覺位堅固解脫長者對齊。
『現前』是指以智慧力對身心覺知的一切法生起如實知、如實體驗,即無上正覺的生命體驗現前,亦即普賢菩薩法界現前。『地』是指身心覺知的一切法;『現前地』不但包括一切法存在本身,亦包括對一切法的如實見、如實知、如實管理、如實體驗。
善財童子受寂靜音海夜神教,行法精進,參訪第六地位善知識,經文是這樣:
【行詣守護一切城夜神所,見彼夜神坐一切寶光明摩尼王師子之座,無數夜神所共圍繞,現一切眾生色相身,現普對一切眾生身,現不染一切世間身,現一切眾生身數身,現超過一切世間身,現成熟一切眾生身,現速往一切十方身,現遍攝一切十方身,現究竟如來體性身,現究竟調伏眾生身。】
『一切寶光明摩尼王師子之座』在四十華嚴中譯作『光明普照一切宮殿摩尼寶王大蓮華藏師子之座』。『王』是根本智力量的顯現;『蓮華藏』是指根本智所生的華藏世界一切法;『師子座』是指無上正覺成就處;總合在一起即代表根本智所生的華藏世界普賢菩薩法界一切法。
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主夜神於『摩竭提國菩提場如來眾會中』坐『一切寶光明摩尼王師子之座』,意味著到達世尊的無上正覺成就處,成就金剛種性智慧與佛同等。『現一切眾生色相身』等十種『現身』是指以般若波羅蜜生起行法實踐和行法體驗,貫穿一切法、一切生命體驗中。
『身』能總持一切法、出生一切法、體驗一切法,是以整體性總持力的形式出現,不但包括基於個體的知識、經驗和體驗,亦包括色、受、想、行、識等五蘊身、六入處一切法。『種種身』是指能以種種差別智的形式隨緣顯現,涵蓋生命中的所有法無有遺缺。第六地位以金剛種性般若波羅蜜行法示現種種身,代表此智慧力具有理論性、系統性的特徵,可以堅固、可靠、有效地生起,能夠應對身心覺知的一切法,穩定獲得生命解脫與無上正覺的體驗。修行者以此種種身經歷第七地位遠行地,到達『身語意』入滅盡定行法階段的第八地位不動地、第九地位善慧地、第十地位法雲地,最終到達等妙覺位,指向如來地《佛不思議法品》、《如來十身相海品》、《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中的所有法,指向如來地普賢菩薩法界。
儘管在以往諸位行法中,亦有善知識能出生種種身的說法,但解讀這些經文必須要和當位行法總合在一起來理解,即要將行法位次、問法主、說法主、說法處所等因素總合在一起解讀,才能準確,同樣的說法並非在任何地方皆代表同樣的意義。比如,第六住位海幢比丘住『閻浮提畔遍無垢住處』,在『經行地側結跏趺坐,入于三昧,離出入息,無別思覺,身安不動』,從其身中出生十四類眾生;第十行位遍行外道住『無量都薩羅大城』,『一切方所一切族類,若男若女諸人眾中』,皆『以方便示同其形,隨其所應而為說法』;第四迴向位師子頻申比丘尼住『輪那國迦陵迦林城』,以成就一切智解脫而得意生身,往詣十方世界現種種身供養諸佛。
善財童子見守護一切城夜神坐師子座現種種身,向其提出了四個問題:『云何饒益眾生?云何以無上攝而攝眾生?云何順諸佛教?云何近法王位?』針對善財童子的問題,夜神即以四智模式生起演說,演說的過程即根本智以四智模式呈現的過程:第一,得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第二,以淨法光明,作十種觀察法界;第三,以正念思惟,得如來十種大威德陀羅尼輪;第四,恒為眾生演說妙法。其中『得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是從第六地般若波羅蜜行法種性成就上說,其餘是從具體應用呈現上說。
接下來是善財童子詢問夜神往昔成就本事:『此解脫門如是希有!聖者證得,其已久如?』夜神以此生起演說,經文是這樣:
【夜神言:善男子!乃往古世,過世界轉微塵數劫,有劫名離垢光明,有世界名法界功德雲,以現一切眾生業摩尼王海為體,形如蓮華,住四天下微塵數香摩尼須彌山網中,以出一切如來本願音蓮華而為莊嚴,須彌山微塵數蓮華而為眷屬,須彌山微塵數香摩尼以為間錯,有須彌山微塵數四天下,一一四天下有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說不可說城……
時,有比丘尼,名法輪化光,是此王女,百千比丘尼而為眷屬,聞父王語及見神力,發菩提心永不退轉,得三昧,名一切佛教燈,又得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脫;得已,身心柔軟,即得現見法海雷音光明王如來一切神力。
善男子!於汝意云何?彼時轉輪聖王隨於如來轉正法輪,佛涅槃後興隆末法者,豈異人乎?今普賢菩薩是。其法輪化光比丘尼,即我身是。我於彼時,守護佛法,令十萬比丘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又令得現見一切佛三昧,又令得一切佛法輪金剛光明陀羅尼,又令得普入一切法門海般若波羅蜜。】
夜神按照十波羅蜜行法模式一共演說了百餘佛成就本事,此處是第一佛時期的成就本事。
劫、世界、四天下、王都、菩提場等,是指生命中普遍存在的一切法、一切生命體驗;有具體名稱的離垢光明、法界功德雲、妙幢、普寶華光、普顯現法王宮殿等,代表此一切法、一切生命體驗在報身世間的如實知、如實呈現。轉輪王、比丘尼、大眾眷屬代表圍繞『自我』因素生起的不同力量;有具體名稱的清淨日光明面、法輪化光等,代表『自我』因素參與一切法的不同模式。守護一切城夜神將此一切法總合在一起生起演說,代表此一切法、一切生命體驗以及『自我』因素的種種參與,具有整體性、綜合性的屬性,而非直觀、隨機、零散而表淺。『如實』是指自我因素的參與,對一切法的覺知觀察、思惟以及分別、選擇和判斷等等,堅固穩定、清晰可靠。
一切法的普遍存在和報身世間對一切法的如實知、如實呈現總合在一起,成為第六地位般若波羅蜜行法帶來的總體的生命體驗。因為是第六地位善知識演說,所以離垢光明、法界功德雲、清淨日光明面、法輪化光等種種名相,皆是般若波羅蜜行法的具體顯現。
在十迴向位的十參中,師子頻申比丘尼、婆須蜜多女、觀自在菩薩、正趣菩薩、安住地神等放光,表達出十迴向位的行法核心;在十地位的十參中,以善知識坐蓮華藏師子座、演說往昔成就本事來表達十地位的行法核心。
般若智慧出於根本智,具有整體性、完備性的屬性,涵蓋所有法,其具體表現即是差別智中的種種知見、言說、思惟和體驗,用演說的形式表現即概念準確、次第清晰、系統完備,是一種周密的思想理論體系。不能離開差別智的具體表現而單獨來談般若智慧,或者說,生命本身即般若智慧的核心力量,不能離開生命活動來談般若智慧、無上正覺。
善知識演說往昔成就本事是對當下生命體驗的描述,不但有根本智所生一切法,亦有針對此一切法的覺知觀察、思惟體驗,並且通過文字、名相、分別、思惟等,將此一切法帶來的直觀、表淺、零散的體驗,以總體性場景化的模式表達,令其成為整體性、綜合性、系統性的身心覺受。修行者成就無上正覺,最終皆是以根本智語言的方式呈現。無上正覺是一種總持力,而不是隻言片語、模糊不清、玄而又玄地超出生命體驗之外。《華嚴經》即是將生命中的所有法,以三處演說的形式展開,其中的任何一品一章一句必須放在整體結構中才能準確解讀,準確體驗,這種具有整體性、結構性屬性的智慧總持力即無上正覺。
『法輪化光比丘尼』是轉輪王『清淨日光明面』之女,轉輪王即當下的普賢菩薩,比丘尼即當下守護一切城夜神。此中包含了三賢位以及第六地位之前的所有行法,比如三賢位中五位比丘所代表的出世間清淨法、第十住位慈行童女為師子幢王之女、第四迴向位為師子頻申比丘尼、第三地位喜目觀察眾生夜神往昔曾為大王寶女等因素。
關於『普賢菩薩』在往昔諸參中的不同呈現,第六十四講末後做過說明,可以參考。三賢位中的『普賢菩薩』是以行法理念的形式出現,表明並未到達普賢菩薩法界;初地位以後,『普賢菩薩』逐漸出現在善知識往昔成就本事中,從初地位的『無形無相被他宣說』的形式,逐漸轉變為第四地位的『化現妙身主動現前』的形式。但儘管如此,善知識往昔與『普賢菩薩』之間並非眷屬關係,『普賢菩薩』亦非以世間相的形式出現。對比而言,第六地位則與以往不同,『普賢菩薩』即為往昔轉輪王『清淨日光明面』,『隨於如來轉正法輪,佛涅槃後興隆末法』;守護一切城夜神往昔為『法輪化光比丘尼』,為此轉輪王之女,亦即為『普賢菩薩』之眷屬,此即意味著第六地位更加靠近普賢菩薩法界,乃至即是『普賢菩薩』眷屬之力所生起。也就是說,在十地位精進修階段第四地位行法中,普賢菩薩化現妙身,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參與其中,此即焰慧地;第五地位在普賢菩薩法界華藏世界海之娑婆世界生起,此即難勝地;第六地位以普賢菩薩眷屬之力令行法實踐生起,更加靠近普賢菩薩法界,靠近無生法忍成就地,此即現前地。
第三地、第四地、第六地的善知識皆說到往昔『百佛時期』的成就本事。『百佛』是法數,代表十波羅蜜行法的生起模式,從一法生起十法、從十法生起百法,表明此一位行法是整體性、系統性的智慧呈現,在任一法的生起、流轉、延伸的過程中,般若智慧可以到達其中的每一個階段,因為有規則、有次第,所以堅固、穩定、可靠。普光明殿十信位、三賢位的十方菩薩雲集,即是這種模式。這種模式最終指向菩提場會《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這兩品是如來地無上正覺的表現形式,是在住行向地四位行法中經歷不斷的行法實踐積累而成。
由此可知,不論從普光明殿行法理論來看,還是從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來看,普賢菩薩法界並非一蹴而就,必須經歷四位行法,在不斷精進的行法實踐中逐漸證得。
接下來是守護一切城夜神推薦善財童子參訪第七位善知識開敷一切樹華主夜神,經文是這樣:
【善男子!此佛會中,有主夜神,名開敷一切樹華。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一切智?云何安立一切眾生住一切智?】
第七地位遠行地是十地位不退轉階段行法,即十波羅蜜中的第七位方便波羅蜜行法,與第七住位休捨優婆夷、第七行位無厭足王、第七迴向位觀自在菩薩、第七等覺位妙月長者所代表的行法對齊。
『遠行地』是指到達所有有功用行行法實踐的邊際,不但是一切凡夫外道、二乘聲聞、共法別教基於染淨分別取捨模式的行法,基於異身、異時、異處成就的行法所不能到達,即便是在此之前的三賢位、登地位的行法,亦不能到達。
『開敷一切樹華』中的『開敷』是指以智慧力主動生起;『樹華』是指智慧的具體呈現,能帶來理性、莊嚴和喜悅的身心覺受。四十華嚴中的善知識名譯作『能開敷一切樹華安樂主夜神』,住處為『此菩提場佛眾會中』。
接下來善財童子受善知識教,開始參訪第七地位,經文是這樣:
【爾時,善財童子入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門,修行增進。往詣開敷一切樹華夜神所,見其身在眾寶香樹樓閣之內妙寶所成師子座上,百萬夜神所共圍繞。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於前合掌而作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得一切智?唯願垂慈,為我宣說!
夜神言:善男子!我於此娑婆世界,日光已沒,蓮華覆合,諸人眾等罷遊觀時,見其一切若山、若水、若城、若野,如是等處種種眾生,咸悉發心欲還所住;我皆密護,令得正道,達其處所,宿夜安樂……】
『眾寶香樹樓閣之內』即身心覺知的一切法,是從般若智慧成就的角度說,經典中講到諸佛世界寶樹成行、樓閣莊嚴、山水秀美等皆是此意。
『妙寶』即般若智慧的具體呈現;在經典中,自性根本智的作用生起稱為『妙』,根本智作用的具體呈現稱為『寶』;修行者能在一切法中生起般若智慧,此一切法皆是『妙寶』。『師子座』是指無上正覺成就處。
此處的『娑婆世界』即是第五地位往昔成就中所言的華藏莊嚴世界海娑婆世界。第五地位難勝地是菩薩精進修階段的行法,是有功用行的行法,處於具有行法實踐審核過程的行法階段,是從於娑婆世界得禪定波羅蜜行法自成就的角度說;第七地位遠行地是菩薩不退轉階段的行法,到達十地位的阿鞞跋致地,即到達有功用行的行法邊際,處於止息『作意生起』行法實踐審核過程的行法階段,是從於娑婆世界自覺生起廣大行法的角度說。修行者到達第七地位以後,即是別教菩薩坐菩提樹下成就無上正覺。
修行者在娑婆世界成就無上正覺,超越所有凡夫外道、二乘聲聞、共法別教行法,此即『遠行地』。正如《佛說阿彌陀經》中諸佛讚歎釋迦牟尼佛所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難信之法』即是『遠行地』。
從普光明殿十地位行法理論來看,菩薩安住初地位歡喜地,即多作閻浮提王;安住第二地位離垢地,即多作轉輪聖王;安住第三地位發光地,即多作三十三天王;乃至安住第七地位遠行地,即多作他化自在天王。初地位是十地行法的生起處,到達世尊的故鄉以及無上正覺的成就處,從初地位到第七地位,涵蓋了凡夫欲界中的所有法。因此,真正的遠行地不是時間空間上的距離,而是在當下一切法中,出離一切法的束縛和影響,獲得生命解脫與無上正覺。修行者到達第八地不動地以後,即多作大梵天王乃至摩西首羅天王,得最勝自在生命解脫。
『日光已沒』是指行法實踐到達不退轉階段,止息行法實踐中的有功用行的行法審核習氣;在種種生命活動中,般若智慧隨一切法、一切生命體驗自覺生起,智慧增勝、行法精進成為生命體驗中自覺的要求。
『我皆密護』是指以智慧力入一切法成為自覺主動的行為,逐漸去除別教菩薩對行法實踐審核的習氣,非有為法作意思惟可以到達。
善知識生起論義之後,善財童子詢問善知識發無上正覺心,『其已久如』,亦即詢問善知識往昔行法成就本事,經文是這樣:
【善財童子言:聖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其已久如?
夜神言:善男子!此處難信、難知、難解、難入、難說,一切世間及以二乘皆不能知……何以故?此是如來智慧境界,一切菩薩尚不能知,況餘眾生!然我今者,以佛威力,欲令調順可化眾生意速清淨,欲令修習善根眾生心得自在,隨汝所問,為汝宣說……
善男子!乃往古世,過世界海微塵數劫,有世界海,名普光明真金摩尼山;其世界海中,有佛出現,名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靜威德王。善男子!其佛往修菩薩行時,淨彼世界海。其世界海中,有世界微塵數世界種;一一世界種,有世界微塵數世界;一一世界,皆有如來出興於世;一一如來,說世界海微塵數修多羅;一一修多羅,授佛剎微塵數諸菩薩記,現種種神力,說種種法門,度無量眾生……
善男子!爾時一切法音圓滿蓋王者,豈異人乎?今毘盧遮那如來、應、正等覺是也。光明王者,淨飯王是。蓮華光夫人者,摩耶夫人是。寶光童女者,即我身是。其王爾時以四攝法所攝眾生,即此會中一切菩薩是,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或住初地乃至十地,具種種大願,集種種助道,修種種妙行,備種種莊嚴,得種種神通,住種種解脫,於此會中處於種種妙法宮殿。】
開敷一切樹華夜神的往昔成就本事是基於根本智語言的密法言說,其中一些關鍵因素如下:往昔有世界海,名『普光明真金摩尼山』;此世界海中有佛出現,名『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靜威德王』;此世界海中有世界種,名『普莊嚴幢』;此世界種中有世界,名『一切寶色普光明』;此世界中有須彌山微塵數四天下,有一四天下最處其中,名『一切寶山幢』,縱廣十萬由旬;其閻浮提中有一王都,名『堅固妙寶莊嚴雲燈』,一萬大城周匝圍繞,城東有門,名『摩尼山光明』。閻浮提人壽萬歲時,其中有王,名『一切法音圓滿蓋』,有五百大臣、六萬采女、七百王子。
彼世界劫欲盡時,有五濁起,『一切人眾,壽命短促,資財乏少,形色鄙陋,多苦少樂……靡所依怙』,於是一切法音圓滿蓋王以『百萬阿僧祇大悲門』,於東門外,處師子座,廣行布施,令一切眾生隨有所須悉令充足,作無明眾生所皈依處。
大王布施會中『去王不遠』有『寶光明童女』為長者女,與六十童女俱,見大王所為,發菩提心,以偈頌讚歎大王,演說大王往昔出生時成就本事,偈頌中有『王父淨光明,王母蓮華光』以及大王於蓮華中化生的說法。大王聽聞『寶光明童女』演說偈頌之後,即『以無價寶衣,手自授與寶光童女并其眷屬,一一告言:汝著此衣。』
『一切法音圓滿蓋王』即當今毘盧遮那如來,是一切眾生自性地無上正覺力量的具體顯現,表明修行者藉此力量生起廣大行法,才能最終到達如來地無上正覺。『淨光明王』與『蓮華光夫人』為大王的父母,二者在娑婆世間的具體顯現即悉達多太子的父母『淨飯王』與『摩耶夫人』。『毘盧遮那如來』是從無上正覺自性本體的角度說,悉達多太子所成『釋迦牟尼佛』是從無上正覺在化身世間具體呈現的角度說。由此可知,『淨光明王』與『蓮華光夫人』即毘盧遮那如來呈現的根本因素,亦即如來地無上正覺呈現的根本因素。
『寶光明童女』即開敷一切樹華夜神,此童女『去王不遠』,意味著第七地位遠行地非常靠近無上正覺成就地。如普光明殿《十地品》所言,如果修行者安住第七地位,善淨無量『身語意』業無相行,則『得無生法忍光明』。『得無生法忍』即到達第八地位,到達別教菩薩無上正覺成就地。
寶光明童女能演說大王往昔出生時的成就本事,意味著修行者到達第七地位時,能得智慧自在,能知無上正覺一切法,不但能知如何到達無上正覺的一切行法理論與行法次第,亦能知如何是菩薩行法在世間的具體呈現。
大王以『無價寶衣』授與寶光明童女並其眷屬,令其著衣,意味著第七地位行法皈依毘盧遮那如來無上正覺,其行法實踐從此逐漸轉入根本智行法,是從行法實踐的根本因素來講如何靠近或者到達普賢菩薩法界。對比而言,第六地位現前地是依普賢菩薩的眷屬『法輪化光比丘尼』之力生起的行法實踐,而第七地位遠行地則是依普賢菩薩法界的根本力量『一切法音圓滿蓋王』生起的行法實踐。
第七地位成就『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廣大』是指有功用行圓滿,開始從差別智行法轉入根本智行法。『喜光明』是指行法實踐是出於自覺主動的、自內顯發的力量,是生命自身的要求,帶來穩定而持續的、理性的、喜悅的生命體驗。
修行者只有到達『梵行清淨無所住、行法精進無所住』的行法階段,才能體驗到一切法廣大無邊,一切生命體驗皆是自性智慧的顯現,行法實踐能帶來無盡的莊嚴和喜悅。
【上一講】 【下一講】
華嚴七十講 音頻下载
華嚴七十講 音頻文檔下载